


2025-07-15 次
實驗室lims數據流程可配置的便利性?
“新增檢測項目,系統改3個月”“不同實驗室字段差異大,每套都要定制”“合規變了,調模板等供應商上門”——傳統LIMS的“僵化”,讓實驗室總被系統“卡脖子”。而數據流程可配置的LIMS,像給系統裝了“萬能調節器”,實驗員、管理員甚至普通員工都能通過“拖拽字段、設置規則”快速調整流程,徹底告別“等開發、高成本”的困局。
一、可配置,讓LIMS“長”出實驗室的“專屬模樣”
實驗室業務千差萬別:生物實驗室要標“樣本風險等級”,材料實驗室要監控“設備溫壓”,檢測機構要符合“CNAS報告模板”。可配置LIMS通過“模塊化+可視化配置”,讓每個實驗室都能“按需定制”數據流程。
案例1:生物實驗室的“風險管控”
某P2實驗室需在樣品登記時強制填“生物風險等級”。傳統LIMS需供應商開發2個月,可配置LIMS中,管理員拖拽添加“風險等級”字段,設置“BSL-2自動跳轉雙人確認”規則,1小時調整完成,當天用。
案例2:材料實驗室的“設備參數”
某材料所新增“高溫高壓實驗”,需采集“溫度±1℃、壓力±0.5MPa”并關聯樣品。實驗員在可配置LIMS的“檢測執行”模塊,添加“溫度”“壓力”字段,設置“設備直傳自動填入”規則,30分鐘擴展流程,無需IT支持。
二、可配置,讓“變化”從“麻煩”變“輕松”
實驗室業務總在變:新增項目、調整合規、優化流程……可配置LIMS讓“變化”不再是“系統災難”,而是“點鼠標就能完成”的日常操作。
場景1:新增檢測項目,1天上流程
某第三方檢測機構接“新能源電池檢測”新業務,需“容量測試→壽命測試→安全測試”流程。管理員用可配置LIMS的“流程設計器”,拖拽模塊并設置“前環節完成觸發下環節”規則,關聯“電池報告模板”,1天上線。
場景2:合規更新,報告“一鍵調整”
某藥檢所因新版規范,需在報告中加“環境溫濕度”“儀器校準期”字段。實驗員登錄“報告配置”界面,勾選字段并拖拽到模板,保存后所有新報告自動更新。
三、可配置,讓“用系統”從“被迫”變“主動”
傳統LIMS因“流程固定、調整難”,常被實驗員吐槽“難用”。可配置LIMS通過“用戶主導調整”,讓實驗員從“被動接受”變“主動優化”,真正把系統變成“自己的工具”。
案例:高校實驗室的“全員優化”
某高校化學實驗室用可配置LIMS后,每月開“流程優化會”:實驗員說“登記字段太多易漏填”,管理員當場刪3個非必要字段;研究生反饋“報告三級審批太長”,配置成“二級+自動校驗”;保潔建議“危化品領用加‘存放位置’字段”,避免錯放。3個月自主優化8個節點,系統使用率從50%升至95%,實驗員說:“現在越用越順手,問題自己就能改。”
總結:可配置LIMS,是實驗室的“成長型伙伴”
LIMS的價值,不是“功能多”或“技術先進”,而是“能跟著實驗室一起成長”。數據流程可配置的LIMS,通過“模塊化設計+可視化配置”,讓實驗室快速響應“新增項目、調整合規、優化操作”等變化,徹底擺脫“系統僵化、依賴開發”的束縛。當實驗員能自己調流程、管理員能按需擴展功能、實驗室靈活應對變化,LIMS才真正從“管理工具”變成“效率引擎”——畢竟,能“長”的系統,才是好系統。
您的瀏覽器當前寬度低于1200px;請使用1200px以上寬度訪問。
您的瀏覽器當前寬度低于1200px;請使用1200px以上寬度訪問。